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

馬毓秀

馬毓秀為「台灣工藝之家」,畢業於師大美術系,早期主要從事美術編輯工作的馬毓秀,因為與先生陳景林一同進行大陸少數民族的田野調查,開啟了她與編織及染織工藝的交織歷程。馬毓秀在早期於聯合報擔任文學創刊美術編輯的工作,後來因為先生陳景林對於染織的投入,讓她燃起了對於染織工藝的興趣,一同與先生師從編織工藝家婁經緯,並與先生開始逐步踏尋並拜訪中國大陸少數民族編、纈、染、織、繡的工藝。最早於1989年拜訪了廣西瑤族,後來持續十多年的時間,不間斷的定時前往大陸做田野調查,蒐集各類染織作品,並帶回台灣。這些工藝技術在當時台灣乃難得一見,是馬毓秀及其先生憑著熱情,為了在台灣開創及發展染織工藝所做的貢獻。除了拜訪大陸少數民族,後來並進一步拜訪台灣烏來、深坑原住民部落的編織工藝。歷經十幾年的時間,所累積蒐集到的作品,除了是做為染織工藝珍貴的文獻之外,也做為馬毓秀及其先生在創作上,風格試驗及技術開發的靈感來源。這十幾年以來的紀錄所立下的基礎,再加上透過古書上所記載的各式顏色,研發出120種材料試驗,及2000種色片,並將研究成果集結成書《大地之華─台灣天然染色事典》,並且,在台灣辦過關於染織工藝的大小展覽,在社區內提供染織工藝的教學,替台灣在染織工藝這塊領域投注一份心力,也讓有興趣的大眾可以更輕易地接觸染織工藝,在家自己創作,進一步將染織工藝推向大眾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